环日本海地区社会环境数据库
         
    东北亚地区自治团体联盟环境分科委员会的介绍
    东北亚地区自治团体联盟以及环境分科委员会的概要   环境分科委员会的会议概要   环境分科委员会的计划  
 
(1) 海洋环境
▼水质
 在韩国,为了进行妥当的海岸管理,而将全国的沿岸海域分为10个区域(圈域)来管理。1990年以后,各区域的水质状况(COD值)基本保持平稳且略呈缓慢减少的趋势。参照韩国的环境基准,水质在向相当于Ⅱ级水平(2mg/L以下)的方向变化。
▼ 赤潮等
赤潮的发生件数以及
损失金额的变化
区 分
发生件数 损失金额
(1亿圆)
1992年 27
194
1993年 38 84
1994年 29 3
1995年 65 765
 在韩国,初次被正式记录下来的赤潮是于1961年10月发生在镇东湾的一次。
  进入20世纪70年代,在镇东湾周边也开始发生赤潮,1981年以后,赤潮发生的范围更加扩大,而且持续的时间也变长。其中,于1995年发生在庆尚南道统营沿岸、南海沿岸的整个地区、东海南端的浦顶地区的赤潮规模更大,给渔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。
▼ 海岸线状況
 在韩国管理的水域中,有77%属于位于大陆架上的浅海,在沿岸水域中有大约相当于国土面积的3%的滩涂在蔓延着。但是,这些滩涂主要集中在西海岸,其他部分分布在南海岸,而东海岸则没有滩涂。
(2) 河流环境
▼ 水质
 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,首都汉城的经济迅速发展,因此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环境问题。水质污染是其中之一,流经市内的汉江水质不断恶化,至80年代后期,甚至达到BOD满足不了水质基准注Ⅴ级(10mg/L以下)的程度。1990年制定了水质环境保护法,严格了排水基准和各种规章制度,水质也慢慢地得到净化,已经达到Ⅲ级标准。1985年以后,其他河流也得到改善,荣山江一直保持着Ⅱ级水质标准,洛东江和锦江大致维持着Ⅲ级水准。

注:为达到水域的疏水和保护目的,而将水质分类为Ⅰ类至Ⅴ类等五大种类,并规定各类水质的基准值。以BOD为例,从Ⅰ类至Ⅴ类,规定其年平均值分别为1,3,6,8,10mg/L。

▼ 污水处理状况
 至1998年,韩国的污水处理设施达114处(予计处理能力为1662万吨/日),普及率为66%。从处理方式来看,以二次处理为主,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。
  从不同地区来看,汉城和光州以及大邱等城市地区的处理设备较为发达,而其他地区的设备则很落后,像全罗南道,普及率还不到11%。
(3) 大气环境
不同地区下水道的配备状况 (1998年)
下水道配备率(%) 下水道配备率(%)
全国平均 65.9%
1 汉城特别市 (98.9)
9
忠清北道 (59.3)
2 光州广域市(94.2) 10
庆尚北道 (38.8)
3 大邱广域市 (90.6) 11
江原道 (36.7)
4 大田广域市 (90.3) 12
全罗北道 (34.8)
5 仁川广域市 (85.5) 13
庆尚南道 (25.1)
6 版扁档 (70.5) 14
忠清南道 (22.9)
7 釜山广域市(69.4) 15
蔚山广域市 (19.5)
8 济州道 (61.8) 16
全罗南道 (10.9)
氮氧化物
 NO2 的浓度呈现平稳至缓慢增加的趋势,但并没有超过环境基准值。
硫氧化物
 到1992年前后,SO2的浓度一直以超过环境基准值的高浓度在变化。但自从1990年制定了大气环境保护法以后,大气环境的监测体制得到加强, SO2的浓度慢慢地下降至标准浓度,现在正在呈现减少的趋势。
悬浮颗粒物(PM-10)
 在1995年以后,釜山和大田等地的PM-10浓度呈现减少的趋势,但在汉城等地,近年来却有增加的趋势。
 
东北亚地区自治团体联盟环境分科委员会的介绍 相关链接集